量子超融合是指将量子计算和超融合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传统的超融合技术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整合在一起,提供高度集成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而量子计算则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来进行计算,具有在某些特定任务上超越传统计算能力的潜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表示,量子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协同工作,被称为 " 量超融合 "。在面向未来的算力发展中," 量超融合 " 可以实现量子经典算力互补,根据计算过程的特点,量子计算可加速复杂问题中的关键步骤,减少复杂问题的求解时间,协同超级计算从而总体上提高复杂问题求解的效率。
郭光灿认为,量子计算最有可能率先在金融服务领域展露风采,比如投资组合优化、风险分析等已被证明具备显著优势。同样,在生物化学领域,高效的量子化学模拟将在生物制药、新材料与能源、化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得益于并行数据处理的特性,以及量子态庞大的信息存储空间,量子计算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将成为发展的关键。
郭光灿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人工智能包括数据、算法和算力三要素,在算力方面,量子计算对人工智能发展起关键作用。目前,量子计算也开始应用在传感器相关领域,比如,通过测量电压电流的微小变化,保证电网安全。未来,量子信息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类社会中。
三大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总体向好
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这三大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具体如下:
" 十三五 " 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三大领域的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其中,量子通信的科研基本与国际同步,但量子计算的前沿研究等与欧美存在较大差距、量子测量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仍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量子计算领域 ; 同时,在各国政府、投资机构的推动下,量子计算领域的初创企业大量涌现: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APP 资讯组)
相关阅读:
光明日报合肥8月20日电(记者丁一鸣)日前,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二届CCF量子计算大会暨中国量子计算峰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全国近百家量子计算企业和近千名专家学者齐聚合肥,共同探讨量子计算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景。
本届大会以“量超融合,大国算力”为主题,设有量子计算软件、硬件、应用生态、生产制造以及科普与教育等10个专题论坛,聚焦细分领域从不同维度讨论和推动量子计算发展。
量子计算被视为人类科技发展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全球科技领域具有巨大前景的研究和应用方向。“现阶段量子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单元是物理比特,还不是逻辑比特,因此还有噪声,这种含有噪声的量子计算机如何解决实际有用的问题,并展现量子优越性,这是当下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是各个国家竞争激烈的领域,迅速地研发出可以直接应用的国产量子计算机,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量子优势的作用,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在开幕式上表示。
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全国量子计算上下游产业的知名企业参与,共同分享量子计算不同技术路线的研究成果。在量超融合论坛上,本源量子联合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和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量超融合”先进计算平台。
第二届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颁奖仪式也在大会期间同步举行。据了解,大赛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的近千支队伍、共1500余人报名参赛,覆盖了260余所高校。最终,217支队伍近400人获得奖项。该赛事已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量子计算编程赛事,是量子计算领域发现人才、激活创新的有力载体。
有关专家表示,从本届赛事分布的高校可以看出,我国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注重在本科阶段教授量子计算基础知识,为未来人才发展做铺垫。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是,今年教育部批准了5所院校申请量子信息科学专业,使得国内拥有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的院校数量达到了8所。专家呼吁,要进一步集中精力培养本土人才,打造塔基稳、塔身壮、塔尖亮的中国量子计算人才“金字塔”。